乡村宣传片解说词精选4篇

2023-12-01   来源:解说词

第一篇: 乡村宣传片解说词

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“乡村振兴战略”,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。华龙区是全市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和中原油田总部所在地。具有亦城亦乡的特点,兼有城区和近郊两种资源、两个优势。

华龙区将地域特色与文化禀赋、农业资源与旅游要素相结合,以传统文化为魂,以美丽田园为韵,以生态农业为基,大力拓展农业休闲旅游发展空间,走出了一条杂技特色文化游、农业生态休闲游、美丽乡村游互相融合的新路子,形成以点带面、点面结合的美丽乡村发展新格局。

 城乡统筹风景秀

建设幸福美好家园,是46万华龙儿女的共同愿望。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推进会、现场办公会、重点项目调度会,专题研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。华龙区正以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努力前行,美丽华龙的目标越来越近。

按照以城带乡,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,持续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,累计投入资金1.2亿元。

高标准建设党群服务中心,实现了便民服务全覆盖。所有行政村实现了“五通”:通路、通水、通气、通网、通车。

率先推行“城乡环卫一体化”,实现了城乡环境卫生一个标准,一个模式。

近郊的辛庙、马呼屯等村基础设施完备,远郊的东北庄、东田村等村乡土气息浓厚。

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、廊道综合提升,让大地增绿,环境增美、农民增收,落实村内河长制,打造潴龙河水系景观,呈现出了水清、岸绿、景美的新貌。

 蝶飞蜂舞游人醉

一张蓝图,从容运笔。以农业为基础,以休闲为目的,以服务为手段,以游客为中心,第一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农旅融合新业态在华龙区遍地开花,风生水起。

华龙区大力发展都市生态休闲观光农业,打造濮东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区。制定了《都市生态农业发展规划》,构建“1125”空间布局字幕:(即构建“一心一带两轴五区”,以东北庄杂技文化园区为主打造“特色文化中心”,围绕潴泷河构建“滨河景观带”,围绕G342打造“横向生态廊道”,围绕X008打造“纵向生态廊道”,打造中部杂技文化博览区、西部生态健身养老区、东部休闲农业体验区、南部花卉苗木观光区、北部采摘体验区),

逐步实现“2115”建设目标

字幕:(完成2个主题园区、十大特色园区、十大农业节会和50家民宿或农家乐)。

全区流转土地已达到3万余亩,丰地、丰硕、小镇花田、豫龙、宁安等一批高科技农业园区,规模大、标准高、带动作用明显。

每年4月开始,华龙区就会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的赏花高潮,来踏青观景的游客一波接一波。

“儿童急走追黄碟,飞入菜花无处寻”,东田花海、龙城四季、宁安小镇的油菜花,金黄满地,芳香四溢。

成功了举办“赏油菜花海、观乡土杂技”首届油菜花节和“太阳花开情满华龙”首届向日葵节。

节会和观光踏青、采风摄影、骑行健身、文化交流等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成为市民生活的新时尚。

守护乡愁留住根乡土,永远是褪不掉的底色。

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,华龙区紧紧围绕“保护”和“发展”两大主题,着力打造生态特色村、历史文化名村、杂技特色小镇,让农业更强、农村更美、农民更富。

按照“通、净、绿、亮、文”的标准,市级示范村达到17个,稳步提升12个区级重点村。

站在时代前沿,尊重历史,留住乡愁,华龙区赋予美丽乡村深刻的内涵。

在胜利办马呼屯村,街道文化成为最大的亮点,通过浮雕、墙体绘画、艺术连廊的形式,展现了马呼屯的村史、孝道文化、村内历史故事。一个因烤红薯闻名的村庄,烤出了新时代的新生活。麻书奎等多名义务教书法的志愿者,带领村民走进了书法艺术的殿堂。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,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,集循环农业、创意农业、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将在马呼屯变成现实。

在岳村镇东田村,一座座农家院错落有致,路边的文化墙生动活现,老石碾、老磨盘、老瓦罐等老物件把村庄装扮得别具风情。大力发掘历史、民俗、红色文化,丰富文化载体,对闲置房屋和庄基进行再利用,完成了村内墙体立面改造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。

在东北庄建业大集古镇,有古朴生活气息的市井街,青砖蓝瓦的麒麟影壁和月亮拱门,街道两侧均是仿明清古建筑和精彩绝伦的杂技表演,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?东北庄杂技小镇成功入选全国特色小镇,发展如日中天。豫北最大的野生动物,古沉木博物馆等项目的建设,让东北庄杂技文化旅游再次腾飞。

在这些村庄的引领下,华龙区美丽乡村亮点纷呈,群星闪烁:戚城屯成为三季有花、四季常绿的花果村,牛村成为环境优美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村,邢庄成为休闲娱乐、观光旅游的瓜果采摘村,西岳村成为亲近自然、乐享幸福的农耕体验村。

如今的华龙区,形成了庆南和沿G342国道两个美丽乡村示范带,成为全市人民的花园、果园、游园、乐园,濮阳东部城市游园的名字越来越响亮。

农旅融合绘新景,乡村振兴开新篇。我们坚信,乘着党的十九大强劲东风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华龙区人民一定会用努力和汗水,让乡村振兴为龙都增色,为中国添彩。

第二篇: 乡村宣传片解说词

雨后的清晨,位于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西北部的凤凰谷群山苍翠,涛走云飞。者浪乡者徕村那利屯就坐落在美丽的凤凰谷腹地,距隆林县城只有半小时左右的车程。这里重恋叠嶂,沟壑从横,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。山谷里的暖湿气流与高空中的冷空气频繁交锋,使得那利屯常年降雨丰沛,云雾缭绕,被誉为“云朵上面的村庄”。

据史料记载,那利屯先祖三兄弟于北宋皇祐年间从江西迁徙入桂,不幸途中走散,老大老二渺无音讯,只有老三韦忠良辗转来到桂西,定居于此。其后裔开枝散叶,分布于隆林各地。那利屯是其中一个分支,全屯现有41户175人,是一个典型的聚族而居的壮族村寨。

那利人自古崇文尚武,先民们大多设馆授徒,耕读传家,私塾武馆遍布乡邻,文武秀才层出不穷,一度被传为佳话。晚清秀才韦朝明在屯里开办学堂,广收学徒,他大力提倡的感恩文化和孝文化流传至今,影响深远。武秀才韦朝栋赤手斗二虎,为民除害的故事广为传颂,他嫉恶如仇、英勇无畏的精神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那利人,直面困难,担当作为。

徜徉在那利屯的田野和乡间,你一定会被这里的古朴和热情所打动。这里有可以与纳西古乐相媲美的八音座唱,有被称为壮民族文化“活化石”的古壮戏,有堪称壮乡天籁的壮族古歌。在村口的古榕树下,心灵手巧的壮家女子飞针走线,把情和爱绵密地缝进鞋垫里、头巾上,让爱的符号伴随男人们走四方,经风雨;在笑语声声的吊脚楼里,打糍粑、五色糯米饭、长桌宴等壮家美食让你目不暇接,流连忘返。壮族姑娘的敬酒歌深情款款,甘醇如酒,让你未饮先醉;在灯火通明的那利屯感恩文化广场,孩子们有的滑滑梯,有的荡秋千,有的互相追逐嬉戏,童真的脸上写满了幸福和快乐。乡村大妈们则和着《小苹果》欢快的节奏,扭着生硬的腰肢练习广场舞。她们的动作笨拙而坚定,眼神里闪烁着自信的光芒。

被誉为“地球漏斗”的落水洞与那利屯仅一山之隔,这里危崖高耸,洞穴密布。地下皇宫是落水洞地区众多地下溶洞之一,洞内碳酸钙沉积物鬼斧神工,姿态万千,有的像宫灯高悬,有的像屏风掩映,有的像珠帘低垂,有的像华表高耸,俨然一座镂金镶玉、金碧辉煌的古代宫殿。那利屯自然生态优良,森林覆盖率超过85%,人们崇尚自然、敬畏自然的风尚蔚然成风。如今的那利屯绿树成荫,花团锦族,曾荣获“广西森林村庄”、“广西绿色村屯”等荣誉称号。

那利屯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十分适宜农作物生长,这里生产的高山冷水稻、香粳、大糯等特色农产品天然无公害,品质上乘,是人们趋之若鹜的抢手货。近年来引进种植的芭乐味大黄金百香果更是品味出众,那利屯黄金百香果全程仿生态种植,不施化肥,不打农药,生产出来的鲜果个头硕大,果型圆润,色泽金黄,口感独特,远销南宁、深圳、上海、北京等地,深受顾客青睐,亩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,是种植水稻、玉米等传统作物的5倍以上。受市场刚性需求驱动,那利屯黄金百香果种植面积呈直线上升趋势:2019年0.8亩,2020年40余亩,2021年200余亩。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也日新月异,由过去单一的摆地摊销售、上门销售向直播带货、商超对接等方式转变,农户销售收入稳定提高。2020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.5万元。

去年已展千重锦,来岁再登百步楼。小康后的那利屯把目光投向了更具发展潜力的乡村旅游,他们决定充分发挥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,联合周边村屯规划实施“凤凰谷.云里壮乡”乡村旅游项目,计划建设“一村(云里壮乡民俗文化村)一镇(凤凰谷康养小镇)三园(落水洞地质公园、敢南煤矿公园、凤凰谷体育公园)五基地(攀岩基地、骑行基地、徒步基地、露营基地、洞穴探险基地),打造桂西乃至全国知名的民族风情、田园风光、地质科考、运动休闲、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,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。

又是一个烟雨朦胧的早晨,广袤的凤凰谷雾气氤氲,宛如仙境。一曲古朴、沧桑的“哎哟友”曲调穿云破雾,在凤凰谷上空久久回荡。歌声里充满了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由衷赞叹和对美好未来的热切向往。

这就是那利,是梦开始的地方……

第三篇: 乡村宣传片解说词

在太行山的深处,桃河岸边,有一个古老的村落,那就是平定县巨城镇龙庄村。在蓝天白云下,当和煦的阳光洒在桃河两岸的时候,石太铁路上的火车,穿村而过,跨过桃河大桥,钻过山洞,向远方奔去。龙庄村就是从远古走来,伴着桃河而生;龙庄村乘着时代的列车,在党支部、村委会的带领下,朝着远方的目标,奋勇向前。

龙庄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山村,村里出土过石器时代的石斧、石器,人间烟火已经在这里燃烧了几千年,龙庄村名已经叫了1300多年,在凤凰山上白鸡祠内的《封白鸡山记》石碑已经矗立了1100多年。龙庄,是一处历史文化悠久、文化底蕴深厚,乡土人情浓郁、经济发展繁荣、村民幸福安康的村庄。走进龙庄村,就是走进一座石头古村。龙庄村民利用本地的石头资源,砂石为基,青石为墙,石灰为缝,建成石头窑洞,石头平房,石头瓦房,辅之以砖、瓦、木,饰之以木雕、石雕、砖雕,形成一座座传统院落,依高就低,顺势而建,邻里相接,唇齿相依,藏虚露实,隐约其间。石头街道砂石铺中,青石砌边,百年车马踩踏无损其貌。龙庄村地处交通要道,西接阳泉;东连娘子关;南通昔阳;北接盂县。龙庄村正处在这个东西南北交叉的十字中心,古道集河道、驿道、官道、商道、军道、佛道于一体,融军事、经济、交通、文化于一身。整个龙庄村落的形状就像一只翱翔的大燕。

龙庄村的地域文化底蕴深厚,积淀丰富。长期以来,龙庄人以村名中有“龙”字为自豪,以“龙”为图腾,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渗透着龙的元素。村名叫龙庄,山名叫龙山,古代在村南的大山上就刻着“龙山”二字。在元宵节,村里要敲龙鼓、街上要耍龙、山上摆龙灯。石雕、木雕、砖雕有龙型,剪纸、铰花有龙样,二月二龙抬头要打灰城。村里男女老幼都会讲龙的传说、故事。桃河在这里拐了一个360度的大弯,大弯套小弯,沉淀下的农耕文化、民俗文化、宗教文化、山水文化、建筑文化、军事文化、工业文化、晋商文化也都各具韵味。特别是龙庄村领导重教,村民尚文,清朝末年就集资办起学堂,其碑刻现在还矗立在学堂里。建国后先后办起幼儿园、小学、初中、高中、农校,培养了一批批龙庄的英才,现在龙庄村的大学生、研究生分布各个行业领域,遍布全国,有的发展到了国外。科举时代,龙庄村在金代、明代先后出了三名进士,进士墓现在还保存在山上。新中国成立后有两个人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一等奖和二等奖。

龙庄村没有“黑白黄”资源,自古以来经济就是以农为本,靠天吃饭。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,龙庄村民抓住机遇,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,依靠遍布全村的石灰石资源,化腐朽为神奇,两头在外,发展工业。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,从石业社到建材厂,从副业队到电石厂、乙炔炭黑厂、黄磷厂、钛铁粉厂、高温材料厂、陶粒砂厂、光伏发电,其产品达到十几种,其中电石厂的产品曾出口到国外。龙庄村的工业小区,成为平定县“龙川工业园”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龙庄村农业稳村,工业兴村,发展的脚步不断领先,20世纪50年代就率先用上了电,60年代就普及了小学教育,70年代就吃上了深井自来水,80年代就看上了闭路电视,90年代车辆开进了田间地头,进入新世纪,龙庄人在村里建楼房,在城市买楼房;天然气送到每家每户,做饭、取暖再也不用和泥打炭;电脑也进入家庭。少年儿童有幼儿园,学龄儿童有标准化学校,老年人有敬老院。名胜古迹得到保护,家风村风代代传承,精神风貌欣欣向荣。家家成为文明户,人人争当文明人。“文明村”、“小康村”名不虚传。

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,龙庄村党支部、村委会团结一致谋发展,集中精力搞建设,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,以建设小康文明村为目标,加快新农村建设。招商引资效果明显,光伏发电等项目落户龙庄;优质服务获得好评,公路建设、煤气工程等项目让龙庄村的基础配套设施更上一层楼;环境治理争创美丽乡村,使龙庄村的村容村貌发生大变样;民生工程服务村民,让村民幼有所育、学有所教、老有所养、病有所医,就业有工厂,种地有补助,生活有福利,娱乐有场所,困难有保障。全体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,村民齐心协力奔小康。龙庄村党支部、村委会被命名为“先进党支部”、“先进集体”。现在的龙庄村,村容村貌大变样,进出村公路重新硬化,村里的街道也全面翻新改造,安装了路灯,配置了垃圾桶和垃圾运输车,配备了专门的卫生保洁人员。全村做到了硬化、绿化、美化、净化、亮化。文化室、图书室整洁配套,农民公园、健身中心器材齐全。村民的收视费、医保费、养老费村里都有补贴。煤气、天然气进村入企,互联网覆盖整个村庄。生态绿化年年搞,环境保护时时抓。土地宜耕则耕,宜林则林,生态环境得到恢复,山坡地退耕还林,河滩地“龙庄红薯”也成为品牌。桃河得到综合治理,天蓝水清,草绿鱼跃。太行山旅游公路穿村而过,乡村振兴、全域旅游描绘出蓝图,“文化礼堂”“清代学堂”“正太铁路遗址公园”“传统村落”“太行民居”“龙文化主题公园”“乡村记忆”“龙庄八景”“陀头垴穿越主题公园”等项目分步启动,龙庄村即将成为太行山上、桃河岸边一个新的亮点。龙庄村周边紧靠阳泉、平定两个经济开发区,地相连,路相通,人相识。龙庄村有发展工业的基础,有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,有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,有身处开发区的便利条件,有勤劳善良好客的村民,有坚强有力的村党支部、村委会领导班子,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,龙庄村的经济已经踏上时代的列车,龙庄村的发展已经按下“快进键”,龙庄村的面貌一定会发生更大的变化,龙庄村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。

第四篇: 乡村宣传片解说词

“四月春光好,正是读书时”。在春光明媚的四月,我有幸到百年名校——西安交通大学学习,五天的培训,让我受益匪浅,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,一场视听盛宴。培训结束后,仍然回味悠长,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……

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”,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,是新时代“三农”工作的总抓手。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,努力实现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。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。

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。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“看的山,望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。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。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。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,让人们懂得“仁民爱物”,发自内心崇尚自然,珍惜环境,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。

“乡愁”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。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,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,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,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。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、宗族祠堂、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,传承乡村文脉,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。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,建设美丽乡村。

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。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,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,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。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,中国名茶之乡。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,整合品牌力量,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、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。到那时,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。

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。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,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。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、气候环境、风土人情、饮食起居,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,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。譬如,有人喜欢“大漠孤烟直”的苍凉,有人喜欢“海上生明月”的意境。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,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。

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。“仁义礼智信、诚孝检勤和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。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,要“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、人文精神、道德规范,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,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”。在乡村振兴中,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、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,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。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、引领道德、淳化民风,那么“路不拾遗”、“夜不闭户”、“邻里和睦”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。

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。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,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,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。

《周易·贲卦·彖传》中解释文化,“刚柔交错,天文也;文明以止,人文也。观乎天文,以察时变,观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。”文化是有形的,更是无形的,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“三观”和生活方式,要想振兴乡村,就得以文化铸魂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,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,有了希望和未来。

推荐文章:
  • 乡村宣传片解说词结尾
  • 乡村宣传片解说词怎么写
  • 乡村宣传片解说词精选4篇

    http://m.cqzdj.com/jiaoyufanwen/167992/

    分享

    热门关注

    幼儿园运动会项目解说词精选三篇

    解说词

    申时茶引导词申时茶解说词锦集三篇

    解说词

    入场解说词2022模板范文(精选3篇)

    解说词

    运动会入场式解说词精选4篇

    解说词

    党建展厅解说词(合集四篇)

    解说词

    某市乡村振兴专题片解说词【汇编八篇】

    解说词

    党建展厅解说词(通用3篇)

    解说词

    学校党建参观解说词范文(通用3篇)

    解说词

    小学全国文明校园创建视频解说词集合4篇

    解说词

    运动会入场式解说词

    解说词